池化(Pooling)

发布时间:2016-09-27  栏目:图像处理,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评论:0 Comments

池化: 概述在通过卷积获得了特征 (features) 之后,下一步我们希望利用这些特征去做分类。理论上讲,人们可以用所有提取得到的特征去训练分类器,例如 softmax 分类器,但这样做面临计算量的挑战。例如:对于一个 96X96 像素的图像,假设我们已经学习得到了400个定义在8X8输入上的特征,每一个特征和图像卷积都会得到一个 (96 − 8 + 1) * (96 − 8 + 1) = 7921 维的卷积特征,由于有 400 个特征,所以每个样例 (example) 都会得到一个 892 * 400 = 3,168,400 维的卷积特征向量。学习一个拥有超过 3 百万特征输入的分类器十分不便,并且容易出现过拟合 (over-fitting)。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回忆一下,我们之所以决定使用卷积后的特征是因为图像具有一种“静态性”的属性,这也就意味着在一个图像区域有用的特征极有可能在另一个区域同样适用。因此,为了描述大的图像,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对不同位置的特征进行聚合统计,例如,人们可以计算图像一个区域上的某个特定特征的平均值 (或最大值)。这些概要统计特征不仅具有低得多的维度 (相比使用所有提取得到的特征),同时还会改善结果(不容易过拟合)。这种聚合的操作就叫做池化 (pooling),有时也称为平均池化或者最大池化 (取决于计算池化的方法)。
下图显示池化如何应用于一个图像的四块不重合区域。Pooling schematic.gif

池化的不变性

如果人们选择图像中的连续范围作为池化区域,并且只是池化相同(重复)的隐藏单元产生的特征,那么,这些池化单元就具有平移不变性 (translation invariant)。这就意味着即使图像经历了一个小的平移之后,依然会产生相同的 (池化的) 特征。在很多任务中 (例如物体检测、声音识别),我们都更希望得到具有平移不变性的特征,因为即使图像经过了平移,样例(图像)的标记仍然保持不变。例如,如果你处理一个MNIST数据集的数字,把它向左侧或右侧平移,那么不论最终的位置在哪里,你都会期望你的分类器仍然能够精确地将其分类为相同的数字。

(*MNIST 是一个手写数字库识别库: http://yann.lecun.com/exdb/mnist/)

形式化描述

形式上,在获取到我们前面讨论过的卷积特征后,我们要确定池化区域的大小(假定为m \times n),来池化我们的卷积特征。那么,我们把卷积特征划分到数个大小为 m \times n的不相交区域上,然后用这些区域的平均(或最大)特征来获取池化后的卷积特征。这些池化后的特征便可以用来做分类。

池化的作用
1. 不变性,更关注是否存在某些特征而不是特征具体的位置。可以看作加了一个很强的先验,让学到的特征要能容忍一些的变化。
2. 减小下一层输入大小,减小计算量和参数个数。
3. 获得定长输出。(文本分类的时候输入是不定长的,可以通过池化获得定长输出)
4. 防止过拟合或有可能会带来欠拟合。

留下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相册集

pix pix pix pix pix pix

关于自己

杨文龙,微软Principal Engineering Manager, 曾在各家公司担任影像技术资深总监、数据科学团队资深经理、ADAS算法总监、资深深度学习工程师等职位,热爱创新发明,专注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及软件等领域,目前发明有国际专利19篇,中国专利28篇。

联系我

个人技术笔记

welonshen@gmail.com

2015 in Shanghai